主编:何朝礼
主办:南充市嘉陵江经济文化协会
协办:南充市电影微电影协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817-2319868
邮箱59405888@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天府时评
“卧铺挂帘子”引摩擦,每个人的舒适区都有硬边界
人气:    发布时间:2024/4/17
近日,一段网络短视频引起广泛关注:火车卧铺车厢里,一阿姨对着在下铺挂帘子的年轻人进行拍摄,并称不让一位70岁的老人坐下,呼吁网友“评评理”。视频中,两个相对的下铺都挂上了帘子。面对指责,帘子背后的年轻人没有理会。事件曝出后,12306客服回应称:乘客在购买车票后,相应位置使用权仅限购票乘客。铁路部门并没有明令禁止自带床帘,自带床帘属于乘客个人行为。(澎湃新闻)

一腔义愤呼吁网友“评理”的阿姨,似乎没有等到自己想听的“道理”。网友之于此事的反应,几乎呈现一边倒态势。诸如“那是人家订的下铺,让你坐是人情,不让你坐是本分”之类的评价,极具代表性,也引发了普遍共鸣。彼时彼地的语境下,发难、拍摄的当事人,一派理直气壮,其断然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在胡搅蛮缠。原想着借助网络舆论讨回公道、找回场子,殊不料却被各方集体呛声教做人。如此这般,也算是公道自在人心了。

火车卧铺旅行,原本讲的就是个缘分。看着顺眼、说话投机,那么便是“五湖四海皆兄弟”。别说借下铺暂坐了,就算是分享食物、闲谈胡侃,也不在话下。应该承认的是,在以往火车旅行的经典场景中,“左邻右里上下铺”的陌生人自来熟谈笑风生的故事,确实高频发生。熟络与亲近,似乎自然而然。久而久之,在某些人看来,这俨然是“惯例”,是理所当然之事。而当这种“误解”成为刻板印象乃至成为“强加的义务”,就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规则层面,从来没有任何关于“下铺必须给上铺乘客坐”的表述,当然也没有与之相关的排除性条款。长期以来,这一事项都属于民间自发调节的范畴:到底能不能坐到下铺,取决于当事人的性格、习惯、沟通技巧,取决于具体场景下的气氛。而在此事中,两位年轻的下铺乘客“床帘高挂”,分明是一副“请勿打扰”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势。这是再明确不过的拒绝、这是不容商榷的边界,某些人对此视若无睹,故意挑衅冒犯,这纯属自找不快了。

铁路部门回应称“没有明令禁止自带床帘”,然而在此事中的大妈眼中,此举却大概会被看作“不近人情,自私自利,孤僻古怪”的。看似是为地盘而争,本质上还是一种深刻的观念裂痕。当下年轻社群的心智系统内,i人与e人的分野大行其道,“社恐”成为了一种遍地流行的话语、一种毫不避讳的特质。这一趋势投射到“火车旅行文化”中,那便是明显的自我封闭与距离感——越来越多年轻世代乘客,宁可戴上耳机、沉入手机,拉上床帘“躲进小楼成一统”,也不愿与陌生人产生眼神、话语与任何形式的交流。自得其乐,无可厚非。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舒适区,在火车车厢这个密闭而局促的空间内,对于“舒适区”的感受,想必还要更敏感一些。但说到底,“舒适”从不该建立在侵犯他人权益的基础上,不能为了自己的乘坐舒适,而冲击他人的内心舒适。尊重规则,尊重习惯,尊重边界,这或许是火车旅行中,最应守住的行为底线。蒋璟璟
0817-2319868   2311618
13309070119   1518174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