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何朝礼
主办:南充市嘉陵江经济文化协会
协办:南充市电影微电影协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817-2319868
邮箱59405888@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视听
深度对话:5位行业人士眼中真实的微短剧行业现状
人气:    发布时间:2024/4/7

纵观当下内容行业生态,其中最热门的类型无疑是微短剧形态,《2023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预计2024年将超过500亿。实际上,从去年至今,越来越多的机构与团队,纷纷加码入局,从MCN机构到传统影视公司,甚至再到单个影视人,不难发现,大家都想趁机分一杯羹。

不过,真实的微短剧行业是怎样的,行业打工人现状又如何?带着以上这些疑问,传媒内参独家对话了与微短剧密切相关的五位一线从业人员,他们分别是海外微短剧操盘手、小程序剧编审、签约网剧编剧、传统长剧编剧、大厂短剧制片人,他们将从各自的职业经历、项目案例、行业立场等不同维度,尽可能真实地去展现微短剧行业的发展史与众生相。


  1

海外微短剧操盘手[老胡]

2021年入局微短剧,持续深耕中


2021年,我就开始转换赛道做微短剧了,当时小程序剧市场才刚到现在三分之一的体量,那时5万-10万就能拍一部,现在好像都已飙到四五十万才能拍一个质量不错的片子。另外,我记得当时主要以男频主题短剧为主,服务相对下沉的市场群体,其中30岁-60岁的男性用户占比七成,女性用户才三成。但到了2022年初,女频市场开始搭建,并持续发力,到现在一直占据行业C位。
国内微短剧太卷了,从去年开始,我开拓了新业务,去做海外微短剧。在我看来,国内外市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国内是统一的大市场,一个语言就至少有10亿的消费者。但海外微短剧市场则完全不同,也就是说,每个国家和地区都需要针对母语语种和热门题材去进行垂直创作。以我操盘的海外项目为例,比较赚钱的还是北美市场,其中受欢迎的题材包括吸血鬼、狼人、末世等,而在国内比较受欢迎的赘婿、霸总、虐恋等题材,在国外好像就没有那么吃香了。
据我了解,目前国内小程序剧盈利值比海外相对高一些,因为海外现在都还没有出现一部能爆1000万美金的项目。在盈利方式上,海外微短剧其实是没有小程序这个载体的,而是需要下载APP,一部短剧当用户免费观看10集后,就需要充值观看,或是看广告解锁后续剧集。从成本上来说,在北美拍摄一部微短剧,成本在15万—25万美金区间,但国内拍的比较好的小程序剧如咪蒙作品,大概成本也就80—100多万人民币不等。
现在,大家都知道爆款小程序剧是需要投流支持的,一般爆款具体投入和产出比1:1.3以上,此外还涉及上榜问题,例如投流充值了100元,其中包含80元投入成本,但外行不知道的是,投流是滚动投流,例如一周数据充值一个亿,其中产生了8000万的投流成本,外行认为成本是8000万,但其实结果是第一天花2000万投流回2300万,第二天投流1500万回1800万以此类推,通过多日的投流运营滚出来一个亿。
由此来看,“投流”作为短剧产业里的一个特殊环节,只有了解这个环节才知道有些媒体写的8天赚1个亿,8天赚8个亿,在我看来都是标题党。因为即使春节档最热门的咪蒙团队制作的爆款小程序剧,也是同理,所谓的两天收入过亿,但其中大头的钱应该都花在投流上了。毋庸置疑爆款肯定赚钱,但从投资产出比来说,就算翻了10倍20倍,靠充值的收益并非是咪蒙一人所得,平台也占据一定的分成比例。
事实上,短剧最核心的卖点是提供情绪价值,而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把握好度,比如之前咪蒙下架了几部小程序剧,主要是因为尺度问题,但后来的爆款《我在80年代当后妈》,其尺度把握得就刚刚好。另外,从生意角度来说,小程序剧最适合搏一搏,因为投资较小、风险可控,所以它成为了不少想要进入影视行业的人的一条新路径,尤其是在培养新的制片人、导演、演员方面,可以帮他们迅速实现出圈传播,甚至成为行业的头部。
在我看来,虽然当下短剧赛道特别内卷,但还没有完全饱和。到2027年,国内微短剧市场预估将有1000亿,而海外微短剧市场规模则可能突破100亿美元。当然对于第一波吃到红利的人来说,整体盈利空间正在变小,但市场蛋糕却是越来越大,也驱使着越来越多的资本纷纷涌入。

  2

小程序剧编审[李快乐]

“有钱的瞧不上,没钱的投着玩”


首先,我还是先来说一下广电对于微短剧的划分门类,最早划分的标准是指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的视频内容,之后业内在此基础之上,又创新出不同的垂直分支,以当下来说,大多数的短剧包括两大类,即横屏短剧和竖屏短剧,其中横屏短剧则以爱优腾芒四大长视频平台产出为主,时长在10-15分钟,体量在16-24集。而竖屏短剧,较早为短视频平台产出的剧为主,大都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在我看来,其实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影视作品。这些1-3分钟不等的短视频,不同的剧情号甚至还对应着不同的题材内容,至于是称为短视频,还是短剧,主要还得视当时的具体内容而定,显然大家更习惯把段子剧称为“短视频”,有连续剧情的叫做“短剧”。

此外,大家熟悉的小程序剧,则更像是新媒体小说的影视化,最早起源于短视频平台为推广网络小说而拍摄的小说开头短视频,目的就是引流,之后由于传播效果不错,则演变为网络小说完全影视化,即单集一分钟,总共100集(甚至更长)的小程序短剧。

伴随着小程序剧的走红,为此也催生出了一个新兴的刚需职业——小程序剧编剧。据我了解,最开始小程序剧编剧一个本子大概能赚六七千。虽然行业越来越卷,但对于好的短剧编剧其实还是供不应求的,写过1-2部有作品的编剧就可以谈到1.5万每部的薪酬,但至今为止小程序剧编剧的剧本费天花板仍在5万上下浮动。具体来说,大部分外包合作的小程序剧编剧,其收入在一万五到两万之间,而坐班编剧的工资也在1.5万-2万,但需要完成每月1-2个剧本的KPI

如果详细梳理一下小程序剧创作过程,其中剧本环节的创作团队则包括了编辑、主总编和编剧,编辑可理解为传统影视的策划,负责选题、修改建议和统稿,主总编负责确定最终选题和终稿,编剧一般只负责选题讨论和内容创作,其流程操作是,单个剧本创作时间需要两周左右,一天基本写五到十集,如果需要精细打磨剧本的话,则需要一个月。当剧本完成后,则交给制片组,完成后续的选定导演、演员挑选等工作,以及之后的拍摄流程和后期剪辑。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大多数的小程序剧制作预算在40万上下,直到咪蒙的爆款出现,以相对精良的制作和相对成熟的演员,一定程度打破了传统小程序短剧的内容表达,甚至将单部剧的制作预算提升到了百万级别。
作为从传统网剧编审转型到小程序剧的编审,我个人认为,就小程序剧的框架和节奏来说,新媒体小说作家比传统编剧更容易上手。以典型的小程序剧为例,其大都具有节奏快、主线单一、降智无脑、人物扁平化等特点,说细一点,就是以一个大钩子为主线,围绕同一个情节点反复拉扯,且运镜和表演方式都较为夸张。其中男频小程序剧多以“战神”这一套固定逻辑为主,而女频则从最开始的虐恋发展到后面的甜宠霸总路线以及甜虐交织,套路也多以替身、替嫁、闪婚、带球跑、重生复仇等为主。

在我看来,小程序剧赚钱的核心逻辑仍在投流,投流公司也撑起了小程序剧的半壁江山,其中也包括一些小说公司,其本身也是为了把小说推出去,所以自带投流渠道以及目标受众。事实上,最开始市场上8万-10万就能拍一部小程序剧,但随后制作预算逐渐提高到20万-30万,但因整体的投资体量不大,使得很多不懂行的投资人,也愿意主动尝试一下,甚至在短时间内便促成了市场的“极度繁荣”。


与此同时,我觉得小程序短剧的地位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状态,有钱公司的瞧不上,没钱的公司投着玩。因长剧投资太大,回款又太慢,所以就产生了另一种赚钱的分支——小程序剧,其互联网属性大于作品属性,大多数人将其看作是一个赚钱工具而已。随着一些大体量公司的逐渐下场,很多小投资人被迫出局,市场也有一定程度的萎缩和精品化,但仍然不失为一些进入影视行业的新人追梦的一条备选路径。

  

3

前点众编剧、签约网剧编剧[华杰]


我记得有数据显示,网络文学IP市场规模大幅跃升至2605亿元,同比增长近百亿,网文产业也将迎来3000亿元市场,而这对于与网文市场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小程序剧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其实,我个人尝试过网大、网剧、微短剧,认为选择具体赛道需要因人而异,我也可以在小程序剧上跑量赚钱,但却无法彻底相信小程序剧创作的底层逻辑,可能这也是导致我写不出能够让人充值大几千万爆款作品的真正原因。
据我了解,目前小程序剧的编剧,其实有一部分是网文写手,也就初步具备了小程序剧的底层逻辑,他们只要能够把握住极致的戏剧张力,在小程序剧上做编剧也是能够轻松赚到钱的。除此之外,我知道有些公司,为了让编剧能够快速掌握新媒体爽剧的公式套路,甚至还会为编剧安排短期定制培训。
目前,传统影视从业人员大都认为,微短剧行业还未形成真正的规范化工作流程,诸如工作时长、工种分类、对接环节等,甚至有些公司为了赚钱,会给工作人员设置不合理的KPI,例如你创作的这部小程序剧如果扑了,你可能就会被直接开除。不过,伴随新资本的入局,大家都在挖“人才”,而这也为小程序剧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当然,很多传统影视编剧认为小程序剧对长剧造成严重的冲击。但大数据显示的小程序剧核心付费受众,业内称之为“三保”群体,即中年的保安、保洁、保姆等,他们只是一群几十万到100万人的受众体量,但单人付费的价格相对较高,例如刷一部小程序剧可能就得花100至200元不等。由此来看,只是这100万左右核心受众,貌似撑起了一个几百亿的付费规模。反观传统影视行业的受众画像,其实和小程序剧并非一类人,但小程序剧的出现,确实是弥补了原来这部分被忽视群体的观影需求。
另外,大多数人觉得小程序剧对影视的冲击是副作用的,但我觉得现在12集体量的精品网剧越来越多了。所以,大家快节奏、强情节的观影习惯,正在倒逼长剧去开展更适合大众体质的剧集项目。与此产生的连锁反应还有平台政策的适时调整——砍掉中腰部,以及尾部的常规内容,全力押宝在头部项目。而这也使得大部分底层影视打工人被裁员优化,但神奇的是,头部的传统影视人才,诸如知名的导演、成熟的编剧、经验丰富的制片,其整体收入反而是在上涨的。
坦白说,目前无论是长剧,还是短剧,创作的流量密码还是对人性和情绪的精准拿捏。所以,虽然大多数人对于咪蒙是一种复杂心态,即看不惯,又干不掉,但又羡慕,因为她能够准确地把握宝妈人群或者说中女人群的情绪痛点,就算被诟病贩卖焦虑但这也是一种流量。即使影视行业依旧存在传统鄙视链,比如干小程序剧不如网大,干网大不如网剧,干网剧不如电视剧,但人都是要生存的,喜欢以及合适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虽然目前我做长剧没有短剧赚得多,但能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很难得了。

 

 4

传统长编剧[集雅]

“精品微短剧才是行业真正未来”


其实,我很少会看微短剧,但会研究行业爆款作品。在我的认知里,微短剧一般在单集10分钟时长、24集体量。作为编剧即使写得快,一般也得3个月,慢一点差不多半年,需要有梗、有创意、手速快,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创作素养。
不过,纵观当下的微短剧,大都以剧情快、强悬念、大冲突为主,需要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强烈的视听体验,且其制作周期短、回款快,确实是目前影视行业里的一条全新赛道。虽然,现在行业里的微短剧作品良莠不齐,但我其实也很看好这块内容。当然如果未来想要发展地越来越好,大概唯有以精品为方向,细细打磨,不断提升整体创作水准,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未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愿意尝试去写一写微短剧,作为职业编剧来说,本就应该多开拓自己的创作宽度,多去尝试不同题材和模式的写作。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对于传统编剧的冲击,除了微短剧之外,其实还有AI创作,我个人也体验过用AI进行剧本创作,但说实话,其大部分都是素材的死板堆砌。所以,目前的AI技术很难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内容和创意亮点。

  

5

某大厂短剧制片人[琪琪]

我更愿意做真正的内容创作


由于目前短剧行业的蓬勃发展,不少传统影视公司也开始下场开拓短剧领域。其实,相比于MCN机构制作的短剧,传统影视公司在部门配置与分工上貌似更加清晰流畅,且大都拥有自己成熟的内容团队。
与此同时,传统影视公司可以依托自己擅长的内容优势,培育自身的短视频平台帐号,再根据后台播放数据去精准定位受众与选题。当然,大家也可以同时培育多个不同受众定位的帐号,例如霸道总裁类型账号与中年女性题材账号,其爆点、话题则完全不同。同时,每个账号的流量与男女配比,也是内容创作前期需要认真思考的点。
说实话,虽然当下微短剧内容很热,但对于整体观众来说,其仍属于小众观看模式。所以说,即使该作品是短剧赛道的爆款,但于大多数观众而言,仍鲜为人知。当然,即使爆款短剧在业内获得了大多数同行的认可,但能否破圈,最终还要看项目的播放数据、内容选题与投放周期,诸如《二十九》之所以能成为爆款,则与柠萌影业做长剧项目的类型一致,就像咪蒙操刀短剧一样,专耕自己擅长的领域,而完美旗下的《大过年的》,更是在“过年团聚”和“夫妻离婚”两个话题之间,找到了合适的平衡点,最终收获了10亿+播放量的成绩。
此外,有关微短剧创作团队的构架,就我知道的而言,一般各家团队在拍摄期间,会进行因地制宜地安排,基本上是在三四十人左右,但除了制片、内容和剪辑团队之外,其余更多会选择项目合作。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厂一般都是传统影视的制作手法,并不同于MCM机构将艺人、摄影、灯光和造型团队进行in house的操作方式。
当然,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还有短剧变现方式,在我看来,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品牌广告定制短剧,另一种则是平台分账模式。

除此之外,就当下比较火的小程序剧来说,我个人觉得,其显然还是无法做到精品化,因为纵观其主要的付费受众群体,他们需要的从来都不是精彩的故事讲述、精致的服化妆造、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最重要的是能够提供强情绪和代入感。虽然,小程序剧会被大家习惯称之为“”,但我还是觉得它并不是剧。它确实很赚钱,但却不符合我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未来我还是想做真正的影视作品。


注:文中受访者大多为化名,所持观点为个人看法,不代表作者和平台立场。


0817-2319868   2311618
13309070119   1518174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