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何朝礼
主办:南充市嘉陵江经济文化协会
协办:南充市电影微电影协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817-2319868
邮箱59405888@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文苑
阆中古城天下稀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1/10

阆中古城天下稀

——今古文化名家写阆中



阆中街巷里的故事

◎叶延滨

夕阳余晖再一次镀亮阆中古城。

阳春时节的嘉陵江水安详地环抱古城,明代古塔高耸,阆中古城静默不语。暮色渐浓如帐,古城缓缓隐进残存的彩霞中。

此刻我站在阆中锦屏山。

阆中锦屏山,古称阆山、阆中山。位于阆中市城南的锦屏山是观阆中全景的胜地。海拔四百八十米,东有状元山,西有马家山,北有牛家山,众山相连形成阆中古城的天然屏障。自古山上便建造楼阁亭榭,现在的锦屏山园林在1984年重建,虽是新建筑,却设计宜人,便于休息观景。

在阆中游走,看遍古城的古街小巷。阆中古民居,因地处川北蜀地与中原交通要冲,因此融合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园林建筑的特点。这些民居由街巷相连,相得益彰,“多”字形的寓意多子多福,“串珠式”的暗喻珠玉满堂,长方形的体现长命富贵……让古城散发出浑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白天在古城漫步,一个个雅静的庭院,一窗疏影,低墙回廊,酝酿别样生活的恬美。房屋上的吊檐、门楣,大多有雕饰镂刻。现在这些细节都渐被暮色抹去,越来越浓重的是盖在古城上的青灰色的屋顶,这些由一片片青色的瓦片铺就的屋顶,像一个古老寓言密封着古城的故事。

不要小看这些瓦片。这些泥土烧成的瓦片,薄脆弱小,黑不溜秋,但是它们排成一排,互相嵌合,放上屋顶,瓦片下的这方土地就叫家。此刻的古城褪去白天旅游风景区的商品色调,安静地栖息在这些青瓦的屋脊下。这些青瓦连成的街市,仿佛是天上游走的层层云朵,重重叠叠地聚成这青灰色的世界。青瓦之下的古城,让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童年,想到了家。

家就是最早的世界,最早这个世界就是由青瓦撑起的天地。那是另一个城市的一座老宅。老宅原来一定很气派,有天井,天井里有一个大水缸,站在缸边的石阶上,仰头能望见天。我和天之间就隔一片青瓦。最早的天籁之音是头上的青瓦留下的,雷声如鼓鸣,风声呼呼地拉着长音,急雨如马蹄,一片片青瓦让我听到苍天的声音。老城之魅力就在于这青瓦铺成的世界。区区一片瓦,让人天共处的理念在老百姓那里落地为安居乐业的一间瓦舍老家。

天色渐晚,云隙处星子闪烁,这时的古城亮起灯火,瓦檐下的世界一下子红火起来。细细清点走过的那些名宅大院,犹如回看一部部电视剧的章节:李家大院,始建于五百年前明正德年间,坐北朝南,房屋四十余间,是一部历史长剧。清代初年广东客商起建的马家大院,后转手给陕西马姓人,其建筑采取广东民居建筑形式,让人可以想见一幕近代商贾大戏。书香门第的蒲家大院,据说其祖入蜀经商,举家迁阆,开馆教学,县志记载其家族先后出现多位读书奇才,足写一本诗书传家的好戏。杜家大院建于清代,木质穿斗立房,串珠式四合院,房屋四十三间……一宅一故事,一院一出戏。世代聚居,风云聚会,从这块宝地上生长起不俗的人文气象。

走过阆中的这些宅第古屋,也引出童年在老公馆大院里的记忆。天井水缸里的金鱼,水草把石缸锈绿。漆水脱落的屋檐下的燕子窝,红条石的石阶上白色的燕子留下的斑迹。爬在灰墙上的壁虎,蜘蛛在镂空的窗花格间织网。这些细节从我的童年记忆里生长出来,正如这座古城是从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没有细节,也许就讲不好故事,没有故事行吗?没有故事就只会留给儿孙一间空空的老宅……

此刻我在阆中,仿佛又回到童年,回到童年的老宅。我记得儿时最开心的一件事情,是放假从寄宿的学校回家。回家扔下书包,走出老宅的大门。对面是临街的铺子。前店用一条条木板做门。有一家经营小人书的租书店,用砖头支起卸下的门板,便成了供孩子坐着看书的长条凳。小书店的墙上挂满连环画的封面。扯下封面的连环画书,粘上牛皮纸包皮,装满靠墙的木匣。一分钱看一本。钱交在小店老板的手上,接过心仪的小人书,坐在门板搭成的长凳上,低头进入书中的故事。童年的快乐那么简单,一分钱,坐门板,手中一本小人书。

我坐在锦屏山亭子里,眼前的阆中古城,让我回到童年,只是手上少了那本小人书,此刻我正捧着夕照读阆中……

(原载2019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延伸阅读

2019年4月,已是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的叶延滨,作为“全国散文名家走进春节文化之乡——阆中”采风团团长,第一次来到古城阆中。他深深地被阆中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民情所叹服,不止一次地说:“我到阆中来晚了,今后还要来。”他认为,阆中的名人文化以及春节文化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宝,更需要保护传承。而在保护开发这些文化的同时,要对阆中的文化进行收集梳理,将每一种文化都打造出自己的闪光点。随后,他在《人民日报》撰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地讲述阆中故事。

请到阆中来过年

◎舒婷

很久没有听到鞭炮声了,因为厦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已有好些年。

这项地方法规刚实施的那个除夕,常年为失眠痼疾苦恼的我,终于可以安息(放心,天亮就复活了),不再为通宵达旦的喜庆之嚣所扰。如此清静,一直维持到元宵节,我和家人(老公不幸也失眠噢)几乎要弹冠相庆了。

这以后,在必须让鞭炮声助威长势的重大时刻,就播放音响,噼里啪啦震耳欲聋,几乎可以乱真,安全可靠且省钱。不过,大家心里嘀咕,还是觉得可笑,这种“伪爆竹声”很快销声匿迹了。

人们安安静静结婚,安安静静过年,安安静静做寿,安安静静给孩子做满月。似乎可以习惯?其实不然。

但凡是中国人,过年时听不见鞭炮彻响,这年就过得寡淡无味。即使年夜饭能够罗列满汉全席,又有何趣!人们肚子里的油水已经太多,“三脂”“胆固醇”和“血糖”等专有名词,已经进入日常词汇,且警钟长鸣哩;酒不能喝了,正抓酒驾呢;烟也不能抽了,公共场所保安和志愿者盯着,家里老婆孩子管着。孩子们早不再惦记压岁钱,平日里要啥有啥,除了上电脑打游戏的时间。大过年的,父母仍然严密控制孩子上网,因为作业并不因此减免。

唉,在城市里,过年干什么好呢?

仿佛听到我的哀鸣,四川文友曹雷盛情邀请:“那就到我们阆中来过年吧。”我怀着又恨又爱的心情问:“可以放鞭炮吗?”“呵不,阆中的明清古建筑都是木结构,需谨慎防火的。”

遂有些沮丧:“那么,有什么不同呢?”

于是,曹雷如此绘声绘色:阆中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和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唐代天文理论规划建造的古城。你知道落下闳吧?西汉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氏,他编著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法《太初历》,把正月定为岁首,确定了正月朔日为一年的第一天,从此有了现在的“春节”,落下闳也被尊称为“中国春节老人”。而阆中因此获批“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并在2010年2月正式授牌。

这样一座既有深厚历史传统,又有现代品牌理念的城市,春节期间该是如何热闹非凡哪。皮影戏、巴渝舞、提灯会等民间艺术表演已叫人神往,还有送丝蚕、亮花鞋、游百病(据说正月十六这一天登高行走,可祛一年百病)等原汁原味的地方风俗,尤其那些吹打鼓乐的游街,什么张飞巡城,秀才赶考和春倌说春,真是吸引眼球噢。最有意思的,还是在各个主要景点前,那十二个峨冠锦袍的春节老人,给游客派送红包,像西方的圣诞老人。

(窃想,去时是否要挑个大号的背包?)

刚好随政协到云南考察,说顺路拐到阆中先踩个点吧?进城已近黄昏,正是暧云低逶天色迷离,更把古城衬托得一派苍青。青瓦屋脊,青石板小街,青苔斑驳的铜星大门……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哪。

放下行李先去打食。沿嘉陵江边都是酒肆茶楼大排档小吃店,还有阆中风靡一时的“醋吧”。阆中盛产保宁醋,因此把醋兑了酒,像鸡尾酒似的论杯卖,价格不一,要是兑了五粮液或者XO,或许就是天价了。众人对阆中美食觊觎已久,扑上饭桌抢筷子,口念阆中四大怪:“牛肉黑着吃,醋当饮料喝,馒头盖章卖、凉面热着吃”。我却深怀戒心,抓一个著名的白糖蒸馍,吃两口同样著名的热凉面,被更著名的牛肉臊子辣得眼凸舌肿,落荒而逃,借机去逛夜市。

古街曲折幽深,两边商铺林立。多走两步可以看到明清殿堂,再走两步就是元明建筑。更有些家常民居、古朴寺院和温暖小客栈,一个接一个大红灯笼微微摇晃,灯影人影交映,犹如步行在唐街宋肆之中。西街、南街、状元街、武庙街、合壁井巷;秦家大院、孔家大院、蒲氏宅邸、杜家客栈,渐渐笼在细雨霏霏之中,影影绰绰起来。我们央求着哄骗着,终于获准闪入华光楼,这可是阆中古城的标杆,号称“阆苑第一楼”。沿着逼仄的木扶梯,一层一层颤悠悠地攀登,终于到了顶楼的游廊上,俯瞰嘉陵江,正对南津关古渡。

雨是两千多年的雨,写意地下。大院套小院的方格形青瓦屋脊更暗了;褐藓吸饱了檐雨,发出一股腥腥的泥土味儿;狗尾巴草更精神了;石板路更洁净了;古槐更护住了一窝一窝湿漉漉的鸟啾。酒旗茶幡软软地垂下,不堪2300年的烟尘之轻。江面上晚归的渔舟欸乃有声,只听见悠扬的四川民谣《太平灯调》:“柏木扁担软溜溜,挑担白米到阆州;阆中人爱我白米,我爱阆中好丫头。”

秋分已过,春节还会远吗?

(原载2010年9月25日《人民日报》)

■延伸阅读

舒婷是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真水无香》等影响了两代文学青年。2010年,她随“散文名家南充行”采风团到了阆中,被阆中的民俗文化深深吸引,尤其是阆中的年味让她难以忘怀。

应该说,舒婷是最早关注阆中过年习俗和春节文化内涵的作家之一。《请到阆中来过年》在《人民日报》发表后,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助推了阆中文化的挖掘。

阆中食味

◎骆塞夫

四川省东北部有一个被嘉陵江环抱的小城,名叫阆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与丽江、平遥、歙县并称的四大古城之一。但凡古城都是历史悠远,人文荟萃的,阆中也不例外。“却望城郭如丹青”,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给阆中留下的著名诗句,说的是城池山环水绕,风景如画;画圣吴道子在画《千里嘉陵图》时,更是叹称阆中一带为“嘉陵第一江山”。好山好水好文章,阆中因此有了不断的文脉、文气与文风。然而,我在阆中行走数日,却更对阆中繁多且独特的饮食兴趣浓厚,这并非吃货本能使然,而是因为当地诸多的文化元素都与饮食密不可分,既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天道”,更是于绿水青山中,显现出丰饶大地奉献出的丰盈的供养,还有充满智慧的人的创造——食,也得占有天时地利人和啊!

阆中历史上曾为州府所在地,叫保宁府。所以,出产的酒就叫保宁酒,醋,就叫保宁醋。酒,陆游喝过,赞曰:“阆州斋酿绝芳醇”;醋,则是烹饪必需之佐料,四川就有“离开保宁醋,川菜无客顾”一说,这是“饮”。“食”的东西就多了:张飞牛肉、白糖蒸馍、锭子锅盔、多味油茶……不一而足。

饮食关乎一日三餐,看起来似乎很微观,其实却蕴含宏大的社会意义。除了“民以食为天”的普遍认知,还会让人想起“食安天下”的古训。历朝历代的贤君明主,都把粮食安全视为国家内政外交的基本底线,并作为首要的战略性问题来考量。时至今日,我国仍然划有一条不可逾越的严格的耕地红线,以确保粮食生产,并努力保障国家粮库的库容及正常运转。正如宋人诗曰:“但令仓廪实,邦基赖以坚。”

因此,在阆中我脑子里老是萦绕“保宁”二字。保宁,保一方安宁之意也。保宁,粮食是决定性的因素——军队需要,百姓也需要。阆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度,又有嘉陵江及大大小小的支流纵横全境,乃一块天赐宝地。盛产的优质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为饮食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阆中因此又有“川北粮仓”之美称,迄今仍保存完好的老观镇清代粮仓就是最好的物证。仓廪实而衣食足,于是,才有余粮来烤酒酿醋,才有情志细制出面与饼,才能喂养出肉质鲜嫩的牛,才有了干牛肉、腌牛肉、卤牛肉……完整的食物链条连接着人类与其他物种,也连接起古韵今情。当然,更重要的是维系着人民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但凡民众难忘的历史人物,都会把民间疾苦、百姓温饱牵挂于心。所以,阆中的食物,总与一些著名的人物有瓜葛。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张飞,镇守阆中达七年之久。他为政清明,爱民如子,还鼓励农耕,发展手工艺,既保了一方平安,又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民间有一个传说:有一年阆中大旱,溪河断流,田地龟裂,作物枯焦,眼见得就要颗粒无收。心急如焚的张飞带领士兵四处寻找水源而不得。情急之下,他怒睁环眼,扬起拳头在地面连续捶打三次,捶出一个深深的大坑,有泉水喷涌而出,干涸农田得以灌溉。当地至今还保留捶泉井、捶泉场的小地名。

还有生于阆中的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他创制的《太初历》促使了中国历法结构的形成,他发明的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对后世的张衡、祖冲之产生过直接影响。落下闳其实还是一个接地气的民间历算家(虽然已有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高挂天空),他更看重农业的极端重要性,深知时序、节气对农耕的影响,故而开创性地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与春种秋收、夏忙冬闲的农业节奏合拍,施惠于千秋万代的黎民百姓。为了感恩与纪念,阆中就有了一种“节气宴”,即根据每一个节气的特点,烹制相对应的小吃或菜肴,材料都是土生土长的,如“春分笋”“清明花”“芒种梅”“小暑藕”“谷雨茶”“冬至羊”等等。

今天,饮食文化已被发扬光大且内涵丰富了,但阆中之食,依然是凡俗之食、平民之食、小康之食。不是山珍海味,也不是异馔奇肴,不是满汉全席那样的饕餮大餐,也不完全隶属于某个著名菜系,而是地域物产与地域文明的综合体。千年不熄的民间烟火或烹煮或熏烤的饮食,是不能简单以美食二字来指代的,其复合元素传递出的更多是民间滋味,体现的则是民间智慧。民间,正好对应了民本——“民之根本”,也是对“食安天下”的最好诠释。

食安天下,是愿景,也是对粮食的珍视,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

(原载2019年6月8日《人民日报》)

■延伸阅读

骆塞夫(本名何永康)在南充工作了几十年,因为工作关系,曾数十次到过阆中,每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也就有了新鲜的发现。他写过不少与阆中有关的诗歌、散文和新闻稿件,他参与策划和编辑的反映阆中古城保护的长篇通讯《却望城郭如丹青》,在全省新闻评奖中获得一等奖。在接受阆中的历史文化浸润的同时,他更关注阆中的人文精神,关注阆中人闲适、宁静却又活色生香的生活。

几十年来,他在《人民日报》《诗刊》《散文》《散文选刊》等数十家报刊发表诗歌五百余首、散文随笔两百余篇,出版《醉空山》《野墨集》《在君之侧》《情踪》等专著多部。为多家报刊特约撰稿人,《读者》签约作家。现任南充市文联主席,为四川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阆水歌

◎(唐)杜甫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唐)李商隐

(一)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驿中忆阆州。

若到阆中还入海,阆州应更有高楼。

(二)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

锦屏山

◎(唐)吕洞宾

半空豁然雷雨收,洗出一片潇湘秋。

长虹倒挂碧天外,白云走上青山头。

谁家绿树正啼鸟,何处夕阳斜倚楼。

道人醉卧松下石,不管人间万种愁。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节录)

◎(宋)陆游

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锦屏。

涉江亲到锦屏山,却望城郭如丹青。

锦屏春色

◎(明)杨瞻

古阆城南别有天,幽奇端不类人间。

风光环绕读书洞,云物遥连伞盖山。

烂熳百花春剩去,翱翔双鹤夜邀还。

冲天松柏直摩日,我欲凌空信手攀。


0817-2319868   2311618
13309070119   1518174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