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何朝礼
主办:南充市嘉陵江经济文化协会
协办:南充市电影微电影协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817-2319868
邮箱59405888@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资讯
二战电影《血战钢锯岭》好看在“和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7/1/16
 

近期上映的外国大片中,有两部二战题材的电影格外吸睛:布拉德·皮特携手玛丽昂·歌迪亚出演的《间谍同盟》奏响一曲二战背景下英德间谍之间的爱情悲歌;安德鲁·加菲尔德担纲主演的《血战钢锯岭》则用逼真的战争场景再现小人物式英雄的可歌可泣之举。和平年代,如何讲好过去的战争故事?在不断尝试与不懈挑战中,影视制作人似乎寻得一条可循之路。

浓厚的民族色彩

二战是世界历史上教训惨痛的一笔,也在无形中为后世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从国家利益和参战角度出发,各国拍摄的二战电影各有侧重。大军压境的恢宏气势,各式武器的轮番上阵,好看大气的场面是美国二战电影的一大特色,此外,以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为代表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

作为战败方的德国此类作品更侧重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反思,《斯大林格勒战役》讲述从意大利战场被派到苏联战场的德军小分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悲惨遭遇,那漫无边际的大学就是他们的坟墓。日本作为战败方之一,其二战电影却以宣扬帝国主义色彩为主,“日本式剖腹自杀更是片中最常见的镜头之一。国产二战电影逐渐从《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等战役纪录片”,转为《金陵十三钗》《南京!南京!》等探讨人性与灵魂的追问式作品。

陷入僵化模式

不少国产二战电影试图通过不同阶段、不同地点的战役论证同一个公理,胜利终将属于正义。逢战必胜的战争片,只会让观众笑侃,“为什么战争要结束,既然必胜,何不再战。上海大学教授陈犀禾曾对此类模式的电影作出解读,他认为这一类型是国产抗战电影中最先出现的一种叙事模式,也是抗战电影的经典和原型模式,其主题是歌颂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和抗战英雄。

战争作为前景出现,战斗过程和作为抗战英雄的战士是重点表现对象。民族战争观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日本鬼子总是十恶不赦的坏蛋,我方将士则是有勇有谋的抗战英雄,片中人物的是非善恶只看一眼就能立刻判断出来。

随着观众观影需求的多样化,过于模式化的剧情套路和非黑即白的人物设定,早已激起观众不满,对此,不少网友吐槽:“除了画面精良了,演员好看了,现在的二战电影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并没有什么区别。

反思战争是初衷

冯小刚导演自爆自己一直是战争迷,“我一直最喜欢看战争片,是战争片的发烧友。

二战电影的存在,不只是为了真实再现战争场面的悲壮与惨痛,更是为了让人们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稳定。

诚如北京大学教授李道新所说,“随着复杂多变的全球化语境和消费主义时代的来临,抗战电影需要在人性叙事的限度与反思动机的主体等方面应对挑战。

以电影《血战钢锯岭》为例,枪战、爆炸、肉搏、断腿、撕裂等血肉横飞的镜头只是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剧中人物的成长与坚守才是震撼人心的力量所在。拒绝开枪的倔强男主角凭着再救一个的执着,成功救下75名伤员。一个毫不起眼的军医凭借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成为战友们再上战场的勇气来源,因为他们相信,如果受伤,一定会被救下。这部外媒赞誉为《拯救大兵瑞恩》后最过瘾最震撼心灵的战争片”,也在告诉观众一个道理,“救人并不需要用武器

 

来源:大众日报

—END—

 

0817-2319868   2311618
13309070119   1518174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