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何朝礼
主办:南充市嘉陵江经济文化协会
协办:南充市电影微电影协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817-2319868
邮箱59405888@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文苑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10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题记

  

酒这个东西好,又不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

少饮,则健身。饮醉,则又易误事。

酒,在中华民族已存在有几千年历史了。酒这个东西,几乎浸润在我们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亲朋好友聚会时喝酒,婚丧嫁娶时要喝酒,世人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中也都离不开酒。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人们喜欢饮酒的历史由来已久,酒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叫做酒文化。

一代枭雄、魏武帝曹操在其诗歌《短歌行》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相传,酒这东西就是杜康发明的。据说,杜康是商朝的一个王子。有一天,杜康想研制一种可以喝的东西,可是,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制作方法。有一天晚上,杜康在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十分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鹤发童颜的老翁来到他面前,对他说:“你以水为源,以粮为料,再将粮食泡在水里,在第九天的酉时找三个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即成。”说完老翁就不见了。

杜康醒来就按照老翁说的制作。他在第九天的酉时(5点~7点)在一个路边先后找到了三人。分别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一个威武的将军,一个傻乎乎的乞丐。杜康向三人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三人都爽快地答应了杜康的请求,都各自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这种饮品终于制成了,但起什么名字呢?杜康一想,这饮品里有三个人的血,又是酉时滴的,那就叫做“酒”吧,怎么念这个字呢?这是在第九天做成的,就取同音,念作酒(九)吧。据说这就是关于酒的来历。

关于酒的来历,还有人说,其实酒是一个名叫帝女的人发明的。帝女何许人也?一说是舜之女,一说是天帝之女。究竟是谁发明的酒这东西,其实已无关紧要。无论是帝女发明也好,还是商朝王子杜康发明的也罢,总而言之,这些传说其实都说明了酿酒业在我国肇兴得很早,而且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小时候,我父亲非常喜欢喝酒。1981年,我家开了一个杂货铺,杂货铺里除了卖油盐酱醋以及各种小百货,也卖酒,卖的酒主要是散装的白酒和红酒,红酒其实就是广柑酒,都装在两个大坛子里。我每天在守铺子的时候,常常趁大人不在家之时,就会拿起酒提舀酒出来喝。白酒的度数太高,味道辛辣,不好喝。红色的广柑酒度数比较低,我就常常舀出来喝。有时候喝多了,怕大人发现,于是,我就往坛子里参水。就这样一直喝,居然一次也都没有被大人发现过。就这样,我从小就养成了喜欢喝酒的习惯。那时,我家开的杂货铺里还有瓶装酒卖,我现在都还记得,杂货铺里常常卖的瓶装酒有柳浪春,卖四块五一瓶。还有尖庄酒,卖十块钱一瓶。还卖过岳池特曲,又叫岳特酒,卖十几块钱一瓶。还卖过一种药酒,叫做国公酒,装在一个非常精致的陶瓷瓶中,要卖二十几一瓶。对于这些瓶装酒,我是从来都不敢去动的,因为喝了就会被发现。一旦被发现,那就要遭挨打。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永兴小学读书,每天去上学就要经过一个酒厂,酒厂就开在学校的大门旁边。我便常常跑到酒厂里去看那些人究竟是如何烤的酒。那时候,永兴酒厂里有一口直径一两米的大铁锅,大铁锅上放着一个直径也是一两米的大木桶,工人师傅们将高粱、小麦、包谷等等先放进锅里盖上锅盖蒸,蒸熟之后,又用大铁锹将这些粮食全都铲出来摊在酒厂里的地上,用一个很大的电风扇对到吹,一边吹,又一边用铁铲不停地搅拌,然后再往这些蒸熟了的粮食上面撒酒曲。等到这些粮食温度降下来之后,又用大铁铲将这些拌进了酒曲的粮食重新铲进大铁锅里,再盖上大竹锅盖,又架起大火继续蒸。只见整个厂房里面热浪滚滚烟雾腾腾,俨然人间仙境一般,很是闹热和有趣。当时,酒厂里常常烤的酒有高粱酒、包谷酒,有时候,也要烤红苕酒。这些酒当中,用高粱和包谷烤的酒要好喝一些,因此卖的价格也就要贵一些。用红苕烤的酒喝起来口感稍微要苦一些,又被称作苕干酒。当时,高粱酒和包谷酒卖2块钱一斤,苕干酒每斤只能卖一块八左右。如果是批发,那价格就还要便宜两角钱左右。

至今依旧记得,来永兴酒厂烤酒的师傅先后来了两拨人。一拨人是兴隆场袁家巷子的,负责的人好像姓吴,个子高大魁梧,一到冬天几乎天天都披着一件绿色的军大衣,整个冬天都很少换过洗。他讲话的声音抑扬顿挫,就像是在唱歌一样。人们说,用这种腔调说话的人叫“沅州拐子”,他们的祖先其实是湖南沅州人,是清朝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时来的四川,现在南充的长乐、隆兴,蓬安的天成、龙蚕等地还有很多人说话时依旧是这种腔调。这些人其实都是湖南沅州人的后代。

后来,姓吴的人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在酒厂里烤酒了,过了不久,又来了一拨人来酒厂里继续烤酒,说是重庆梁平的人。其中负责烤酒的师傅,中等身材,个子不高,长着满脸的络腮胡子,人黑胖黑胖的,看上去外貌酷似当时古巴的总统,因此人们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卡斯特罗”。

九十年代初,我在海田初中教书的时候,一到冬天,给学生上完课之后,我就常常跑到校门外的酒厂大门边去坐到凳子上晒太阳,开始还常常看见他们在白天烤酒,后来渐渐地竟很少看见过他们烤过酒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些家伙是在晚上偷偷地开着车子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拉的工业酒精运到厂里来,然后往里面加水,勾兑成白酒,第二天再卖给当地的老百姓喝。当地的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内幕,再加上图便宜,便依旧跑到酒厂里来打酒回家喝,只是常常嘀嘀咕咕地问道:“怎么现在很少看见你们酒厂的烟囱往外冒烟烟呢?”回答说:“我们都是晚上烤的酒!”

那时候,我在海田初中教书,每每遇到教师节、中秋节等等节庆之时,学校里便要将全体教师组织起来一起在食堂里聚餐,聚餐的时候,因为年轻气盛,大家便常常要在一起斗酒,一般都是拿起一个大土碗,互相一碗一碗地喝,喝到最后,几乎都是烂醉如泥,有的人甚至醉得被抬进医院去输液。但酒醒之后,隔不了几天,大家又是一样继续接着喝。那种豪迈与豪爽,那种慷慨与耿直,那种血气方刚气吞山河的气势与气魄,至今多年过去,我依旧深刻难忘,一切的一切都仿佛就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

说酒这个东西好,是因为酒能解忧,一醉解千愁。说酒这个东西不好,是因为喝酒喝醉了之后,人又非常地痛苦和难受。

我二十多岁的时候,1996年带学生到罗家去参加中考,中途莫事,就跑到罗家医院去查了查肝功,医生说我是乙肝,并劝我今后一定要注意,要少喝酒了。当时,我也没大在意,又继续接着喝。两年之后,我又带学生去蓬安参加考试,中途到县医院又去查了查肝功。医生对我说,从查的结果看,你以前得过乙肝,现在你的乙肝已经痊愈了。听到这里,我想,我一直都没有吃过治疗乙肝的药,这个乙肝怎么就自动痊愈了呢?我估计我的乙肝也许就是长期坚持继续喝酒给喝好了的。

200710月,我考调进了蓬安县文化馆上班,后来又调到了景区管理局工作,从那时到现在,12年时光一晃而过。12年来,我在事业上虽然一事无成,但这些都丝毫不影响我对喝酒的浓厚的兴趣。我觉得人生最大的乐趣一是写文章,二就是喝酒。每天中午,在吃午饭的时候,我都要倒上一小杯自己泡的枸杞柠檬酒,一边吃饭一边喝酒,每顿都要喝上过一二两左右。

自古以来,大多的文人几乎仿佛都十分喜欢喝酒。晋朝时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就非常喜欢喝酒,他叫仆人驾一辆牛车拉着他四处走,牛车旁边挂着一把铲子,刘伶就坐在牛车上喝酒,并对仆人说,我如果醉死在哪里,你就直接把我从牛车上抬下来葬在哪里就是了。后来,有一种酒就是以刘伶的名字命名的,酒名叫做“刘伶醉”。喝酒能够喝到这种境界,这需要何等的放荡不羁与洒脱。

“壶里乾坤大,杯中岁月长。”欧阳修微醉之后作《醉翁亭记》,流芳千古。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朝大词人柳永虽然一生落魄,但凡有井水处,便有柳词。柳永死后,无数歌女为其送葬。送葬队伍人山人海,蜿蜒数里。柳永的一生究竟是幸还是不幸?谁又说得清楚?

荣华富贵如烟云,人生其实都是一场梦。诗仙李太白先生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最后还是让我用明朝大才子杨升庵的一首《临江仙》来作为这篇关于酒的小文章的结尾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负笑谈中。”

继续,继续,喝酒,喝酒!(邓四平)

 

0817-2319868   2311618
13309070119   1518174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