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何朝礼
主办:南充市嘉陵江经济文化协会
协办:南充市电影微电影协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817-2319868
邮箱59405888@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娱在线
陈可辛:“不别扭的中国电影”这个事情上,我觉得已经做得挺好的了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1/19

|赵   丽

 编辑|杜思梦


去年,岩井俊二带着已经完成的剧本来到中国,找到认识十多年的老朋友陈可辛,想邀请他一起合作一部电影。


看完剧本,陈可辛觉得非常好,“他问我愿不愿意帮他做监制,我说我绝对愿意。”


合作,就这样开始了。


日本导演、日本剧本,如何进行本土化落地?成了摆在陈可辛面前最难的问题。


陈可辛是最早“北上”的香港导演——2005年,《如果·爱》是陈可辛“进军”内地的首部作品;2007年《投名状》,票房破两亿,名列当年全国票房榜单第三位;2013年,现实题材电影《中国合伙人》票房近5.5亿元;2014年,导演的《亲爱的》票房3.4亿⋯⋯


从这一连串的成绩上看,十多年来,陈可辛早已从初来乍到的水土不服成长到如今的游刃有余。在这个过程中,陈可辛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人脉,也有了自己核心的团队“我们制作”。这一切,都是为岩井俊二在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保驾护航的基础。


“这必须是一部不别扭的中国电影”,陈可辛说,“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注意的是,岩井导演的戏,有他特定的氛围,这个是不能改的。”


在本土化与平衡岩井俊二导演风格上,团队花了三个月时间。除了“我们制作”的核心团队,陈可辛还请来了《中国合伙人》的编剧张冀,《喜欢你》《七月与安生》的编剧许伊萌、李媛和吴楠等,为《你好,之华》搭建了豪华的编剧团队。


当然,这一切的付出也得到了肯定,在《你好,之华》首映礼上,曹保平导演直言,“这是一部非常中国的电影,非常不觉得有违和感的中国电影,非常清新、非常干净、非常美好,而不会觉得很假,或者像一个外国导演拍的,但是同时保留了岩井导演的气质。”


上周五(11月9日),这部由岩井俊二导演,陈可辛监制,周迅、秦昊等中国演员主演的电影《你好,之华》全国上映,首映周,票房4000万元。


拍一个“不别扭的中国电影”,在这件事情上,陈可辛说,“我觉得已经做得挺好的了。”

 

一部“不别扭”的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报》:与岩井俊二合作《你好,之华》是怎样的契机?


 陈可辛:我们认识了大概有十几年,2002年我拍完《三更》之后,我曾经想跟岩井、许秦豪三个人一起拍个三段的像《三更》这样的爱情片。但是最后没有成。不是我们之间的问题,是一些发行、投资的问题,就相当于我刚来内地时也会碰到同样的问题。


之后我们就一直有联系。有时候他的电影首映,或者来中国有活动,他都会看看我在不在,我们会一起吃个饭,喝杯咖啡,聊聊天。


去年,岩井导演拿着已经完成的剧本来到内地,他觉得这个剧本可以在中国拍。他问我的意见,我一看完觉得非常好。他也很开心,问我愿不愿意帮他做监制,我说我绝对愿意。就这样开始,很简单。


我也想尽量用我这几年累积的经验和人脉以及团队来帮助他。其实在中国做电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跟好莱坞差不多,有很多门槛,这些门槛都需要你有强大的团队才能保驾护航。


于是,我找到嘉映的覃宏(因为是比较不会太多干预这种比较文艺的电影的拍摄)来投资,我自己也投了一部分,再加上一些别的投资合作伙伴,以及发行方等,这些都是合作过的我们觉得比较靠谱的合作方。我觉得我最主要是做一个职业介绍人的角色。

 

《中国电影报》:《你好,之华》是日本导演与中国团队的一次深入合作。那么在本土化方面做了哪些落地?


 陈可辛:其实每部电影都需要有当地的感觉。很多外国导演来内地拍戏,最后拍出来不汤不水的,既不像他自己的电影,也不像中国电影。我绝对不希望看到岩井导演碰到这种情况。


我们在中国第一次见面时就聊了这个事情,他拿了剧本给我看,我觉得这个剧本没有太大的地域差异,哪里的人都能看得懂。


我就尽我所能来找这些年合作过的不错的团队、编剧们来帮助剧本本土化。包括有自己公司“我们制作”的核心团队,也有这几年长期合作的编剧、制作人等。比如《中国合伙人》的编剧张冀,《喜欢你》《七月与安生》的编剧许伊萌、李媛和吴楠,吴楠也是《万箭穿心》的编剧。她一直在剧组里面帮忙调中文台词。


虽然我们都喜欢岩井导演,但是要把那个东西落地到中国,使得这个东西看起来不别扭,其实不容易。我是一个有冲劲也比较一根筋的人,想做的事情我就一定要把它做成。


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注意的是,岩井导演的戏,有他特定的氛围,这个是不能改的。

 

不止于剧本落不落地

也包括发行营销跟投资的配套

 

《中国电影报》:您又是怎样来搭建制作团队和演员阵容的?


 陈可辛其实本土化不止于剧本落不落地,也包括整个发行营销跟投资的配套,我觉得都很重要。


很多外国导演或者年轻导演来到内地这个市场开始拍戏就受到很多专业与不专业之间的七嘴八舌的阻碍。投资人、发行人、营销的人会把所有东西都检验之后,结果说,什么都做不了。这几年我的电影都自己把关,而且有自己的的团队,有自己的体系。我的投资方、合作伙伴、发行方等都比较固定,大家对我也比较信任。


正是有这些经历和积累的信任,所以我有帮岩井导演保驾护航的基础,使他不会受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干预。


第二步很重要,就是找演员。其实从找编剧到找演员,我真的是一个介绍人而已。因为岩井俊二本身有很多很多像我这样的粉丝。当我去找人搭建团队的时候,其实大家都很乐意来帮忙。包括周迅、胡歌、秦昊、张子枫等,每个人都是慕名而来。找演员的过程,非常顺利。

 

《中国电影报》:因为文化与地域的差异,在与岩井合作过程出现过问题吗?


 陈可辛在拍摄进度上,岩井一直希望今年上半年就拍了。因为岩井导演拍的是独立电影。其实在日本也好在美国也好,他也一直没有在当地的体制里面去工作,所以他碰到的问题会比较少,拍的成本也很低。很多时候也不需要太多的投资方,他自己弄了就自己拍了。


我跟他说,今天你来到中国,中国的电影现在发展得已经很好了,跟好莱坞差不多了,有些时候可能比好莱坞更苛刻。因为在中国投资电影、制作电影的人经验还不够。我们的经验,整个行业的经验,就这十几年。而好莱坞是一百多年。我们很多时候学好莱坞学了一半,但没学另外一半。


这和拍独立电影很不一样。我一直跟他这个项目不太可能在三五个月里面成型的。我的每部戏都用两三年,我说我现在弄一个《李娜》的剧本,都弄了三四年了,我决定拍再到上片可能都需要五年的时间。他觉得有点觉得匪夷所思。但,最后这个戏的进度是我完全意料之外的快,所有的东西都水到渠成,制作费用也不是很高,事情也比较简单一点。

 

《中国电影报》:《你好,之华》上映后,很多人反映80年代的风格做的很棒,但是有些故事情节似乎不是很像中国故事,好像中国现代人不是这样生活的,您怎么看待这些评价?


 陈可辛:是不是很中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意见。我觉得这个戏已经做的特别好了,第一没有觉得很别扭,在中国肯定不是所有人都只有一种生活的方式;第二,它不会令人觉得这完全不是在中国,而是一个日本片。


还有一个东西它不能改变的——是岩井导演的作品。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的编剧朋友,大家都是没有酬劳来帮忙的。


其实我们现在得到的反馈,大部分还是觉得这个戏比较本土化,当然从这个戏里,可能看不到最市井的中国。

 

《中国电影报》:那么为什么拍摄地会选在大连?


 陈可辛:拍戏的时候我参与不是很多,作为一个监制,只要你帮导演安排所有东西,这个电影上路了,所有的配套都有了,监制是不应该在现场指手划脚的。


但是在定调的时候,我是帮了导演的。选景的时候,我跟岩井导演去了几个地方,天津、大连、青岛。我们不会选在很典型的很市井的更中国的南方,还是选一些有一点点外来色彩的地方,因为这就能够跟岩井导演的气质比较配合。


最后我们去了大连,当天我们到了,一起出去看景,这些景在电影里都用上了,包括去旅顺,拍了之南家。还有睦睦跟飒然后来住的那个地方啊,木头的篱笆,一看就觉得像美国的那种小镇风云的电影。当然它不是很典型的中国,但它确实是中国的民居,那个感觉是非常有诗意。那里也有一个空的学校,电影里用了那个学校的景——一个空的草地、一个球场,都已经荒废了。


这些所有东西都非常恰当。


其实在那之前几天,岩井导演因为剧本问题已经每天在黑脸了。他是一个比较孩子气的艺术家,当他的剧本受到各方面的质疑的时候,他也挺不高兴的。但是到了大连,我看到他就像小孩一样蹦蹦跳跳,到处拍照。我们大家觉得“就是这个地方”。


我觉得这个戏能做到现在的这个平衡,我不能说绝对接地气,因为它不是那种很市井的电影。再者,岩井导演的电影在日本也是不接地气的。我们必须得明白电影有很多种,它不是《亲爱的》,不是拍那种真实的社会性的电影。《你好,之华》是一个有诗意的电影。在平衡岩井导演的气质与一部“不别扭的中国电影”这个事情上,我觉得我们已经做得挺好的。

 

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团队的行为

“更工业的行为”

 

《中国电影报》:您觉得自己与岩井俊二导演在性格和导演风格上有何相同和不同?


 陈可辛:他其实是更像艺术家的,他有艺术家的脾气。我可能比较没有那么艺术家。他拍戏的时候是很个人的行为,我年轻时候拍戏可能还有一点这样。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团队的行为,更工业的行为。我拍电影的时候心目中除了要考虑市场、观众跟团队的贡献,当然也会保留我个人的东西。


很多人觉得我都可以随着潮流去拍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但其实我都会保留一些我个人的诉求,这些个人的诉求就是——有作者的烙印在里面。但是这些不是我一个人做的,是团队的心跟力一起去做这个事情,我只是他们的一个领导。


但是岩井导演的戏,我在现场看他拍戏也是叹为观止。他每样东西都是自己下手的:音乐自己做;有摄影师,但是自己也扛部机器。他用很多部机器,为了保持现场、演员的氛围,使得拍摄的时候演员能够更有自由度到处跑。就像排舞台剧一样。它不是一个像侯孝贤导演的那种长镜头,他会用长镜头拍,拍完之后他会去用不同的机器,不同的角度去补,所以他需要很多部机器。有时候,甚至于两部三部机器拍,一直在运动。


他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像跳舞一样,把演员拍得很自然,演员有什么状态,他就马上跟了,这个是我没见过的这种拍戏的方式。每一次我们拍完换镜头要花时间,演员的状态可能就“冷”了。所以他说这不行,他不用换镜头,直接换机器扛。


他的灯光也尽量用自然光。当然不代表他不打灯,打完灯之后,他常常弄很多丝袜去把一些灯的灯泡罩住,使灯光更柔和。这些他都是亲力亲为。

 

《中国电影报》:很多人都会说岩井俊二是青春片导演,但其实他作品里也有血淋淋的残酷。您觉得你们俩是不是都是骨子里很悲观的导演?


 陈可辛:这个确实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他的电影那么美、那么温暖,但是同时也是很真实的去写人性,没有避开人性的阴暗面。但是在这些人性阴暗的背后,你还能看到光,有温暖、有希望。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类型。而岩井导演的电影都是这样。


我常说我是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悲观,不一定代表是你的个性,是你思考之后是悲观。人生本来就有很多悲观的事情,比如生离死别。但你怎么样用一个乐观的态度去看悲观的事情,那就是一个乐观的人,但是可以保存着一些悲观主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跟岩井导演应该都是同类人吧。

 

生活里带来的感悟

很多会带到电影里

 

《中国电影报》:您和岩井俊二导演都塑造了很多让人难忘的女性角色,但您说过,您其实一点都不太了解女人,您觉得岩井俊二导演了解吗?


 陈可辛:其实我真的觉得我不太了解女人,那么岩井导演了解吗?我不肯定。我觉得他也是挺孩子气的。我们都有一定的自我,我感觉他比我更自我。我的理解就是,自我的人,很多时候就未必能真的很了解女人。尽管我的电影里面常常会讲到女性,但是我们常常是站在男性的角度。其实真的是不够敏感,尤其是当你在一段关系里面。


年纪大了之后,当你进入婚姻有小孩你就会开始越来越了解,其实女人真的不容易。


所以我每一个阶段拍的戏都有一些不同我个人的一些困惑,就变成我在电影里面希望能找到的一些主题或者诉求,拍的时候自己就好像一个治愈的过程。那么,我最近就非常想把多一些女性的问题放在电影里面。


这些绝对是生活里面带来的感悟,很多时候就会带到电影里面。岩井导演是怎么样,我不是很清楚,但岩井导演绝对是很了解青春的,你看他的青春电影,就觉得他真的是青春过,可能还在青春期。这一点我跟他不太一样。其实我是没有青春期的。我对他的电影里的年轻或者初恋的那种共鸣是没有的。


我以前拍的爱情片,其实我没拍过初恋,也没拍过年轻人谈恋爱的电影。我拍的很多都是关系的电影。我永远不知道怎么拍两个人突然间发现掉进爱河,那个感觉我完全不知道怎么拍,我也没拍过。所以呢,《如果爱》《甜蜜蜜》等等我都是避开了那段去拍的。

 

《中国电影报》:《李娜》这次在武汉拍戏还顺利吗?能简单分享一点进展吗?


 陈可辛:很顺利,这次在武汉非常顺利,我们几乎每天都拍。以前拍戏总会有拍拍停停,这次几乎每天都拍,然后应该会在武汉起码拍到12月中旬吧。

 

0817-2319868   2311618
13309070119   1518174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