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何朝礼
主办:南充市嘉陵江经济文化协会
协办:南充市电影微电影协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817-2319868
邮箱59405888@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娱在线
《邪不压正》怎么样?
人气:    发布时间:2018/7/17

由姜文执导,彭于晏、姜文、周韵、许晴等主演的电影《邪不压正》7月13日公映。上映首日票房进账1.2亿元,次日周六票房下滑至1.06亿元,首周末票房进账刚过3亿元。票房出师不利,影片口碑也相当平庸,甚至有影迷评价其为“姜文作品中最直白最平庸的一部”。

尽管姜文多次强调,“北洋三部曲”是宣传方给他的作品硬扣的帽子,但《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邪不压正》三部影片的背景时间确有关联。《邪不压正》改编自张北海小说《侠隐》,姜文对故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视听语言和影像风格仍然带着姜文强烈的个人印记,但这些属于导演个人的趣味也成了这部电影的双刃剑。有喜欢姜文的影迷仍然喜欢,也有更多影迷指出了这部新作毁于“自大”。在豆瓣、猫眼和淘票票平台上,《邪不压正》分别得7.2分、7.5分和7.6分。

又看不懂?——“你看见的就是我要拍的”

“北平好像永远是这个样儿,永远像是个上了点儿年纪的人,优哉游哉地过日子……偶尔几声鸟叫,几阵鸽笛,遥远灰蓝天边飘着一两只风筝。”张北海的小说《侠隐》以1930年代从国外归来的年轻人李天然为师父一家复仇为线索,着墨于呈现老北平的日常风貌,因为张北海写小说,是为了还原“记忆中的北平”。

姜文非常讲究地在云南造了一座面积达4万平米的北平城,“老北平的屋顶,现在在北京几乎找不着了”。更不要提服化道的讲究,彭于晏接受采访时说:“拍这部戏才知道,军帽一定要戴得前低后高,军服口袋的角度也有讲究,服装组做得平了一点,衣服全都要重做。还有墙壁的颜色,导演强调一定要‘喇嘛红’,要当年老北京的老旧感,先做新的出来,再做旧,做旧以后还要再做旧。”

《邪不压正》剧组12日到广州路演,导演姜文和主演彭于晏、许晴亮相。姜文说:“拍电影就像请客吃饭,要做到有滋有味才敢开门迎客,所以4年拍一部,时间并不长。”当被学生问到片中观众看不懂的细节时,姜文说:“你看见的就是我要拍的,你要没看见的,那就没有了;但是别人看见了,那就是我要拍给他的。”许晴被学生问道“为什么你饰演的唐凤仪最后要从城楼跳下自杀?”时,也回答:“我觉得你可能没有看懂,需要再看一遍电影。”

想表达啥?——“通过电影表达成长变化”

姜文从不掩盖他的精英趣味,从《太阳照常升起》到《一步之遥》,他的影片给大众留下的印象约等于“难理解”、“看不懂”。相比《一步之遥》,《邪不压正》的故事“好懂”多了,故事有明显的复仇线索。但讲故事从来不是姜文的主要目的,今年上海电影节被问到想通过《邪不压正》表达什么时,姜文说:“简单说,我通过电影表达成长和变化。”

看过《邪不压正》的观众大概明白,姜文所说的“成长”和“变化”,电影中指向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和周韵饰演的关巧红。彭于晏理解的李天然是一个很孤独的人物,“他一直想为师父复仇,却缺乏勇气,电影呈现的是他内心世界的成长”。帮助李天然成长的角色是关巧红,初见面时,关巧红总出现在屋顶上,李天然几乎每次都在仰视她,直到放火烧了日本人的仓库,他才第一次站在了高位。

观众咋说?——“很姜文”是赞美也是批评

7月10日,《邪不压正》在古水北镇举办首映礼,让人意外的是,首映之后,在朋友圈、微博、豆瓣上都鲜见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按惯例,如果一部电影在首映后得到众多夸奖,有可能真的很棒,也有可能是夸张的吹捧;但如果连声音都听不见,基本等于片子拍砸了。《邪不压正》首映后,能听到的评价,几乎就只有“这片子很姜文”。

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姜文独特的电影美学、讲究的视听语言、强烈的影像风格都为人津津乐道,但如果只剩下“很姜文”的评价,是否也意味着新作乏善可陈?

7月13日,《邪不压正》正式上映。当天中午,豆瓣开画分数8.2分,但在短短一小时内,评分一下滑到了7.5分;傍晚,评分稳定在7.2分,并持续至今。在猫眼和淘票票APP,影片的评分均在7.5分左右。豆瓣评分的急速下滑不难理解,第一波打出开画分数的,多为参加首映式或路演放映的观众,其中多是媒体人、影迷、业内人士以及主演的粉丝,于公于私,不会打出太难看的分数。而公映过后,更多普通观众参与打分,分数会更贴近影片本身的质量。

用金逸院线总经理助理谢世明的话说,放在国产片中,《邪不压正》当然是今年名列前茅的作品,但放在姜文自己的作品中,离佳作还差很远。“姜文的电影制作非常精良是共识,但正因为他是姜文,大家的评价才会更严厉。”谢世明认为,这部电影有拍得很好看的戏份,同时夹带了很多导演的“私货”,主线推进显得断续零散。

作家、编剧陈楸帆则说:“当所有质疑都用一句‘这很姜文’轻巧闪避时,你明白在大众期待和姜文式表达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错位。这种错位居然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堪称比戏中还要更魔幻荒诞的现实。‘自我’要是大得铺天盖地,纵有才华和荷尔蒙也无济于事。”

在豆瓣热门评价中,影迷“翻滚吧!蛋堡”说:“这大概算是姜文电影中直白又平庸的一部,属于导演个人趣味的东西成了双刃剑,时而灵光闪现,时而尴尬无趣。后半程莫名拖沓,没有之前作品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这条评价得到了2324个赞。

问题在哪?

——“才华奔放但有很多浪费”

中央戏剧学院教师尹珊珊对《邪不压正》给出了好评,她认为,这是一部评论两极但各有道理、属于审美偏好区别的电影。

“这部电影让我最满足的,就是把北京灰色的屋顶拍出来了。原来北京的样子,就是蓝天下一片灰色屋顶,像海洋一样向天边铺开。”作家、编剧、批评家李陀说:“即使事先不告诉我们,一看也知道这是姜文的片子。‘姜文’这两个字,烙在影片的每一个画面,非常清晰。在《邪不压正》中,姜文想说的话太多,实际说的又很少。他的才华像礼花一样奔放,但又感觉很多地方都是浪费。”李陀有些忧心地说:“姜文是有潜力、拍大片子的导演,但他是不是创造欲望太强了?想做的事情是不是太多了?”

复旦大学教授严锋的批评更加不客气:“有个性化的小众电影,也有市场化的大众电影,还有把个性化和大众化结合得很好的电影,三种不同取向,都可以有佳片。《邪不压正》属于既个性又大众,然而不幸的是,在本片中个性变成了任性,大众变成了媚俗,两者上下不靠,各奔东西,最后分崩离析。”在他看来,“姜文的问题是,越来越不讲逻辑”。

半部好戏?

——“好导演同样会拍差电影”

《邪不压正》中有一挤兑影评人的段落——史航在片中饰演的影评人,只认识5个字。周韵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这是史航自己要求加进去的角色,最后出现在成片中,说明得到了导演认可。但这一片段和主线没有任何关联,即使全部拿掉也不影响剧情完整。

网络上关于《邪不压正》的评价有两种声音。小部分声音认为这部影片不按套路出牌,看上去毫无逻辑,其实颇有深意。大部分声音则认为,导演的野心挺大,但最后却没能完成。不少姜文多年的影迷更是指出了这部电影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剧作苍白空洞、人物没立起来、台词让人出戏等等。

影评人风间隼说:“《邪不压正》保持了流畅又讲究的电影语言,体现了姜文电影一贯的高水准,但只能算半部好戏。姜文用自己热衷的戏剧效果,把电影的后半段给毁了。笑料和段子无法掩饰剧作的苍白和空洞,即使是真心喜欢姜文的观众,恐怕也会经历情感疲劳和不知所措。”

曾经疯狂推荐《让子弹飞》的影评人木卫二,这次给《邪不压正》打了差评。“姜文是好导演,但好导演同样会拍出差的电影。我不喜《邪不压正》,姜文明明可以把一部电影拍好、拍顺,但他偏偏喜欢夹带私货,夹枪带棍,但杂耍得并不高明。”他认为电影角色大多站不住脚,“一开始心狠手辣的,后来像个白痴;一开始骚浪贱的,后来有高尚节操……最惨的就是主人公,他没有任何报仇的驱动力。逃过一劫的,大概只有周韵,因为她深藏不露,一直在飘。”

延伸话题

彻头彻尾,姜文制造!

《邪不压正》的第一出品方是无锡自在影视有限公司,公司持股98%的大股东是姜文的妻子周韵,她也是《邪不压正》的总制片人。这家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可以视作为《邪不压正》专门成立的。

而在这之前,姜文导演的《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制片人都是合作伙伴马珂。2010年的《让子弹飞》是姜文和马珂首次合作的商业片,大获成功。但4年后,《一步之遥》制作成本高达3亿元,最终票房只有5.14亿元,预期的20亿元票房打水漂,口碑也遭遇滑铁卢。这一次,除了一如既往支持的英皇影业,其余投资方大多是首次和姜文合作。

去年乌镇戏剧节期间,《邪不压正》编剧何冀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姜文找她写剧本时,其实心里已经有很清晰的想法。她和姜文有过多次讨论,最后尊重姜文的想法完成剧本,在她看来,“电影是属于导演的艺术”。据悉,进组后姜文仍然对剧本反复修改,台词都是几经推敲才出炉。

从导演,到编剧,甚至到主演、剪辑,《邪不压正》基本都是姜文说了算,再加上担任总制片人的周韵,夫妻档打造的《邪不压正》,彻头彻尾成了一部“姜文制造”。

票房多少,真不在乎?

《邪不压正》5月宣布定档,密集宣传始于6月的上海电影节。作为今年上影节金爵奖评委主席,姜文把金爵主席论坛变成了“《邪不压正》幕后分享会”,他请来了编剧、制片、服装、主演等十余人,洋洋洒洒聊了两小时。接近电影节闭幕,姜文又在宣传方的安排下临时加了一场采访。

当时,记者问姜文,《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的口碑和票房相差甚远,会不会影响创作《邪不压正》?姜文表现得很坦然:“《让子弹飞》那么多人喜欢,我没想到,用《一步之遥》找补找补也挺好的,这样心里踏实点,要不然弄那么高的票房不合适。一个人可以看电影就很幸运了,又能拍电影,还能通过拍电影挣名挣利,就应该感谢所有人。”当时他还说了个寓言,表明自己“不在意票房”的心态。

不过,真金白银花出去,票房挣不回来,真不焦虑?5月底,姜文参与了许知远对谈节目《十三邀》。6月底,他带着廖凡和彭于晏出席热门综艺《创造101》决赛现场。7月,姜文陆续上了高晓松的《晓说》、窦文涛的《圆桌派》。上映前几天,他还在和主演一起路演……再想想姜文在言谈间表现出来对观众和票房的不在乎,你信吗?

羊城晚报记者 何晶

 

0
0817-2319868   2311618
13309070119   1518174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