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何朝礼
主办:南充市嘉陵江经济文化协会
协办:南充市电影微电影协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817-2319868
邮箱59405888@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上半年,人民日报批评了这十大乱象:浮躁已成通病,亟待重构价值观
人气:    发布时间:2018/6/21

当下,媒介形态日新月异,快速迭代,自媒体、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蓬勃发展,人民日报文章作为热点事件的舆论风向标,评论一度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今日我们将上半年以来人民日报涉及传媒领域的批评文章进行梳理,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传媒领域存在这样一些共性问题:利益蒙蔽、流量为上、沉淀不够、缺乏价值判断。

 

1、  信息流广告

 

2018年1月22日,《人民日报》第17 版刊文《广告即信息,信息即广告:信息流广告你能看穿吗》,直接点名信息流广告。

 

 

文章称,2017年是此类信息流广告快速增长的一年。作为新兴广告模式,信息流广告用户体验更好,不会强制用户观看或阅读,但它“广告即信息,信息即广告”的特性,也使消费者很难分清信息的属性,容易出现虚假广告、诱导性广告等。


文章先扬后抑,先是肯定了信息流广告这一新兴的优点,然后重点突出了信息流广告的弊端,比如容易使消费者很难分清信息的属性,出现虚假广告、诱导性广告等,《人民日报》最后还直接呼吁监管部门介入,净化手机端信息环境。

 

2、 网络直播

 

2018年2月14日,《人民日报》第09 版刊文《网络直播岂可践踏法律与道德底线》,文章列举了网络直播答题的乱象,并指出,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的种种乱象已经到了令人侧目的程度可以说,网络直播正在成为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滋生传播的“重灾区”。

 

 

文章称,当前,互联网经济各种创新势头迅猛,竞争十分激烈。在发展初期,因为缺少规范和规则,野蛮生长难以完全避免。但是,创新与竞争必须在正常的轨道内。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增进人民福祉。资本不能凌驾于社会之上,资本的狂欢不可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3、悬浮剧

 

2018年3月29日,《人民日报》第24 版刊文《警惕悬浮的“伪现实”电视剧》,文章点名批评伪现实剧。


针对悬浮剧,人民日报指出,热潮之下,一些“伪现实”题材电视剧却在滥竽充数。有的剧集悬浮于生活。披着“现实题材”的外衣,本质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的偶像剧。有的剧集悬浮于时代。现实题材不等于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本质是一种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

 

 

 

文章称,实际上,影视剧的创作、生产、接受、批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伪现实”题材电视剧混淆视听,不仅背离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的常识,伤害了那些专注现实主义创作的理想和热情,以工匠精神打磨作品的从业者,更为严重的是会伤害观众信任与市场秩序。

4、付费会员  

2018年4月21日,《人民日报》第6版刊文《部分互联网平台会员种类繁多,规则随意改动》,文章点名付费会员如何侵犯消费者权益。

 

 

人民日报发长文批网络服务会员市场种种乱象,分析各类网络平台为使用户购买会员所设下的种种“套路”,并指出:耍这种小聪明的平台,终究会被消费者抛弃。面对会员制市场的“野蛮生长”,专家认为,关键在于明确权责边界与加大管理力度。

 

5、  恶搞经典作品

 

2018年4月25日,《人民日报》第7版刊文《并非没有禁区 并非无关政治 警惕通过恶搞来虚无历史》,文章点名恶搞经典作品事件。

 

 

针对恶搞作品标榜的“无关政治,纯属娱乐”,人民日报一针见血地进行了厘清: “并非没有禁区,并非无关政治”,当承载主流意识形态的经典作品、英雄烈士等都被恶搞,并且在“习惯”中变成“自然”,恶搞的负面政治效应就会慢慢显现出来。

 

6、抗日神剧

 

2018年5月2日,《人民日报》第5版刊文《别让“神剧”消费抗战史》,文章点名“抗日神剧”持续引发中国网友的关注与批评。

 

 

在批评抗日神剧时,人民日报发问:“抗日神剧”为何层出不穷?这其中可能确有一些是因为创作人员对历史认识不清、积淀不够等造成的“无心之失”,但大部分可能还是为了吸引眼球。

 

7、刷新闻赚现金”APP

 

2018年5月3日,《人民日报》第14版刊文《现金诱惑花式推广 人气虽高点赞甚少平台监管 亟待加强》,文章点名调查“刷新闻赚现金”APP亟待监管。

 

 

人民日报在批刷现金app指出,打击违法内容肆意传播背后的产业链,除了平台主动承担主体责任外,网信、文化等监管部门也需加强协作、统筹协调,消除监管盲区。

 

8、网络综艺

 

2018年5月11日,《人民日报》第24版刊文《网络综艺亟待优化升级》,文章分析,全媒体时代下,网络综艺已形成与电视综艺分庭抗礼乃至后来居上之势。首先,市场的急剧扩容逼迫各大视频网站常年保持旺盛的节目输出,其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骤现。

 

 

 

文章称,网络综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追求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商业价值的多重结合,充分理解和回应“网生代”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为优质的内容产品。


9、洗稿

 

2018年5月28日,《人民日报》第5版刊文《呵护原创精神的火花》,文章分批评现今的洗稿现象。 

 

 

而对于今年以来被诟病的自媒体洗稿乱象,人民日报也对洗稿本质进行了定义:所谓的洗稿,本质上是一种抄袭侵权行为,要鼓励被侵权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10、网络知识产权 

 

2018年6月14日,《人民日报》第14版刊文《保护网络知识产权要有更多硬措施》,文章再次批评现今的自媒体洗稿现象。 

 

 

 

在批评自媒体洗稿时,人民日报指出,写作首先是一门手艺,然后才是一门生意。如果被利益蒙蔽双眼,终将被读者和行业抛弃。一些缺乏原创精神、靠打擦边球发展的自媒体,多是短期获利、长期乏力,虽能热热闹闹地飞舞一阵,最终还是会坠落谷底。


措辞严厉、呼吁监管、抨击浮躁

人民日报严批传媒领域重灾区

 

通过梳理发现,今年以来,人民日报批评的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热搜、网络直播、刷新闻赚钱、"洗稿"式原创、侮辱英烈、消费空姐、恶搞经典作品、抗日神剧、“伪现实”题材,既涉及到舆论热点事件,也尖锐地批评行业乱象,涵盖自媒体、直播、短视频、网综、电视剧等多个领域。

 

人民日报文章也对传媒领域存在的乱象进行了定义和厘清,不仅是对存在的乱象一锤定音,也有利于受众拨云见雾更好地理解现象本身。

 

浮躁一直是市场的顽疾,为了追求流量,为了更快的占据市场,传媒领域诸多内容开始博取眼球,失去了红线意识,也失去了作品本身的艺术气质,甚至衍生成社会舆论事件。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人民日报在批评这些乱象的同时,也进行了原因的分析。人民日报将这些原因归咎于:利益蒙蔽、流量至上、缺乏价值判断、沉淀不够  。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日报在批评传媒行业乱象的时候多次提到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一定程度上证明,当前传媒行业过于浮躁,为了流量失去了原本的初心,人民日报的批评文章一定程度上也在呼吁市场回归理性,业界回归初心。

 

一般意义而言,人民日报的批评多指人民日报报纸的批评,但在当前媒体融合的纵深区,人民日报两微对于热点事件发声更及时,一定程度上快速回应了公众的重大关切,而相对于报纸,人民日报新媒体的使用措辞更加犀利。


来源:传媒独家

 

0
0817-2319868   2311618
13309070119   15181748999